欢迎访问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粮油茶糖资讯

中晚籼稻即将登场 有效收购防范风险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目前国内主产区中晚稻长势普遍良好,丰收在即,局部地区中稻已开始收获登场。9月8日,“2011年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芜湖召开。与会专家就2011年稻谷供需现状、市场价格走势和收购形势作出了深入分析和精辟研判。

面积恢复增长 供求好于上年

据国家相关部门调查显示:2011年农户稻谷种植积极性较有提高,我国籼稻“单改双”面积呈增加趋势,东北粳稻比价优势明显,增幅相对较大。预计2011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同比恢复性增加370万亩,如后期天气条件正常,预计2011年全国稻谷产量有望达到3979亿斤,同比增加53亿斤,预计2011年国内稻谷消费量约3780亿斤,产需基本平衡。虽然,前期受干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谷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后期因气候适宜,稻谷生长恢复性较好。从目前看中晚稻单产明显好于去年,有可能达到丰收年景的产量,供求形势将好于去年。

政策成本支撑 价格总体偏强

随着通货膨胀加剧,国家为控通胀、抑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调控措施,但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家再次提高稻谷托市价格,将有力的支撑稻米市场价格高于2010年整体水平并呈偏强运行。据安徽省物价局调查测算:2011年安徽省早稻、中晚稻和粳稻每亩成本分别为719元、850元、843元和879元,较2010年亩成本投入分别增加14%、15%、13.5%和13..5%。由于市场物价涨幅较大,特别是粮食种植成本的上升,以及粮食直接挂钩的猪肉价格今年以来出现了大幅上涨。农户对今年中晚稻市场价格预期较高,如市场价格达不到心里预期,势必以当季收获作常年出售,持粮观望,待价而沽的心理较强,从而推动中晚稻价格走高。

预计价格高开 大幅上涨有限

在多方因素影响下,国内稻米价格高企已成现实。中晚稻上市必将效尤。会上专家预计,2011年国内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将呈现高开、小幅高走,中、后期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其市场价格应以高位企稳并伴有小幅偏强的走势,中晚稻的开秤价预计将以每50公斤120-125元,粳稻的开秤价预计将以每50公斤145-150元。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中晚稻价格高开后大幅上涨的机率将有限。其一,中晚稻开秤价格较高,托市预案启动可能性不大。其二,人民币存贷款准备金率上调,信贷持续紧缩,必将影响到企业收购资金的筹措。其三,定向销售打压,据悉,国家将向南方13个主产区和主销区下发籼稻定向销售政策,先期投放量近40万吨,销售价低于市场10%左右。

临储收购待定 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今年稻谷收购将呈现托市政策难以启动、临储收购尚待时机、市场收购越加激烈的特点。今年中晚稻是否会出台临时收购政策,专家认为主要看几方面因素:一是国家抑制通胀成效;二是粮食宏观调控指向;三是收购市场是否“卖难”;四是国家是否掌握粮源。总之,国家是否出台稻谷临时收储政策,还要综合考虑经济形势、粮食市场收购、国家粮食库存、各级储备粮轮换补库等因素确定。

专家认为,由于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加之去年中晚稻市场供求情况变化,预计今年将以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为主体,民营加工企业收购为辅助,个体工商户、粮食经纪人收购为补充的格局,市场竞争将会加剧,收购风险或将加大。

市场复杂严峻 有效收购防范风险

面对2011年复杂的稻谷收购形势,会上专家建议收购企业要有效收购、防范风险。做到:

1、研判市场、合理定价。要及时了解信息,研究市场行情,把握市场走势,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既要最大限度掌握粮源,又要避免形成新的亏损。

2、搞好对接、实现双赢。要着力抓好“四个对接”,一是抓好与中央企业的对接;二是抓好与省内外销区的对接;三是抓好与省内龙头企业的对接;四是抓好与储备企业的对接。开展代购代储异地代轮换业务,实现双赢。

3、广辟渠道、落实资金。要大力开辟收购资金多渠道。一要主动争取农发行信贷支持;二要争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按照信贷条件,争取商业信贷支持;三要充分利用客户资金,实行代收代储。

4、搞好服务、诚信经营。要坚持服务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提供收购服务、方便售粮农民。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