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方6省(区)早籼稻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为及时掌握2011年有关主产省份新收获早籼稻的质量状况,国家粮食局组织开展了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安徽6省(区,以下简称省)早籼稻质量调查会检。6省共采集检验早籼稻样品554份,样品覆盖60市183县。为了使检测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稻谷的实际加工品质,本次会检对检测仪器(主要是实验碾米机)的工艺性能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优化。
全部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与上年相比,南方6省早籼稻整体质量有所提高。出糙率平均值77.5%,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3%、42%、24%、8%、2%,等外品为1%,中等(三等)以上的占87%,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通过优化仪器,整精米率有所提高,平均值61.8%,较正常年景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大于50%和44%的比例分别为89%和96%,均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不完善粒有所增加,平均值6.1%,为近年来最高。未发现真菌毒素超标样品。江西、湖南、广西、湖北整体质量正常,安徽中等以上比例较低,广东整体质量为近年来最低。
各地区早籼稻质量状况如下:
一、江西
采集样品160份,涉及11市41县(区)。整体质量正常。出糙率平均值77.6%,变幅71.7%~82.2%。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4%、47%、21%、6%、2%,中等以上的占92%,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58.9%,变幅23.8%~74.3%;整精米率在50%以上的占85%,44%以上的占95%。不完善粒平均值6.9%,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变幅1.3%~22.5%。吉安市样品中等以上比例较低。
二、湖南
采集样品160份,涉及12市46县(区)。整体质量正常。出糙率平均值77.8%,变幅69.0%~82.0%。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27%、44%、21%、6%、1%,等外品为1%,中等以上的占9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5.2%,变幅31.4%~75.1%;整精米率在50%以上的占93%,44%以上的占97%。不完善粒平均值5.5%,为近年来最高,变幅0.7%~23.3%。常德、益阳、岳阳地区样品中等以上比例较低。
三、广西
采集样品90份,涉及14市42县(区)。整体质量正常。出糙率平均值78.2%,变幅73.5%~81.2%。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38%、33%、27%、2%,中等以上的占98%,为近年来最好。整精米率平均值60.2%,变幅35.7%~73.0%;整精米率在50%以上的占86%,44%以上的占95%。不完善粒平均值4.7%,为近年来最低,变幅1.5%~12.2%。
四、广东
采集样品76份,涉及10市29县(区)。整体质量为近年来最低,中等以上比例明显下降。出糙率平均值76.4%,较正常年景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变幅67.3%~80.3%。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9%、41%、26%、13%、8%,等外品为3%,中等以上的占76%,较正常年景下降约15个百分点,一等品、二等品比例均下降约10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1.1%,变幅43.3%~73.1%;整精米率在50%以上的占92%,44%以上的占99%。不完善粒平均值7.2%,为近年来最高,变幅1.4%~28.6%。河源、江门、肇庆地区样品中等以上比例较低。
五、湖北
采集样品41份,涉及10市17县(区)。整体质量正常。出糙率平均值77.0%,变幅72.6%~80.6%。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别为15%、41%、29%、10%、5%,中等以上的占85%,较正常年景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5.6%,变幅43.1%~75.4%;整精米率在50%以上的比例为98%。不完善粒平均值6.1%,与上年持平,比正常年景偏高,变幅1.6%~16.7%。孝感、天门等地区样品中等以上比例较低。
六、安徽
采集样品27份,涉及3市8县(区)。整体质量正常,中等以上比例较低。出糙率平均值76.2%,变幅73.0%~79.7%。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别为4%、33%、37%、26%,中等以上的占74%,较正常年景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61.3%,变幅34.6%~71.9%;整精米率在50%以上的占89%,44%以上的占96%。不完善粒平均值6.6%,为近年来最高,变幅2.7%~14.2%。芜湖地区样品中等以上比例明显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