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粮油茶糖资讯

绿色高产 高效创建——典型省份的做法与经验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具体的措施来保障。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粮棉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原有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优化升级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改万亩片创建为整建制创建,由高产指标提升为既要争高产,又要见高效,更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要求。

编者

  黑龙江省:推动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黑龙江省在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建设了19个全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

  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合米豆轮作、种养结合等耕作模式,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集成推广抗逆品种+智能浸种催芽+大棚旱育稀植+测深施肥+钵育摆栽+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玉米集成推广耐密早熟品种+抗旱节水+生物防治+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模式以及小垄密、大垄双行等通透密植栽培技术;大豆应用高蛋白品种,以垄三标准化栽培为依托,集成推广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小麦集成推广强筋小麦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马铃薯以机播机收和晚疫病防控为依托,集成推广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杂粮集成推广有机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示范推广农业三减模式。示范县示范推广了农作物减少化肥、减少化学农药、减少除草剂施用量工作,实现增施有机肥(农家粪、生物菌肥)、秸秆还田、绿色植保技术全覆盖。重点试验示范了转变施肥用药方式,推广应用新肥料、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减少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使用量,总结和摸索了适合不同地区生产特点的科学减量施肥和现代植保防控减量用药模式。

  示范推广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我省把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作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解决种强销弱、量大链短和推进既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的重要抓手。基地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为切入点,按照标准生产、封闭加工、定点销售、质量承诺的流程,试验示范建立田间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

  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完善示范县基地田间灌排沟渠、水源设施、积肥设施、机耕作业道路、桥涵、农田林网、宣传牌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成方连片、土地平整、道路联网、渠系配套,田间设施标准化。落实经营主体、建设地点、种植面积、种植作物、电商销售、物联网应用、质量追溯等方面任务。

  示范创新市场营销模式。一是集中宣传推介。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先后组织示范县和省内知名大米大豆品牌企业参加了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2016年北京年货大集等多地推介活动,集中推介黑龙江省优质水稻、非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黑龙江省示范县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开展规模化营销。黑龙江省组织示范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进驻生态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宣传、销售黑龙江优质农产品。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引导扶持寒地黑土企业加快产品进社区工作,建设黑龙江大米网,与新浪网合作推出我在黑龙江有亩田线上线下水稻杂粮营销等活动。

  湖南省:突出技术与模式创新

  湖南省在全省水稻、油菜等优势产区创建粮油绿色高效高效面积近800万亩。除完成规定动作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四双高产高效模式。四双指双季稻优势区、双季全程机械化、双季药肥零增长、双季高产高效。在双季稻生产优势区域,推广早超晚优品种搭配、全程机械化生产等节本降耗两型生产技术,力争项目县市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亩平均增产5%、增收节支15%以上,农药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稻米加工销售及品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打造2~4个10万亩左右的双季稻生产核心区、保护区,切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简称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广稻(稻稻)鱼、稻虾、稻鸭、稻蛙、稻蟹等成熟的生态种养模式,按照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思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打造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品牌响、效益好的稻田生态种养大县,形成稻田生态种养新产业。项目县市区稻田生态种养面积增加10%以上,农药化肥负增长,亩平均稻田收入比非项目区增长1倍以上,着力打造多个三高(高标准高产量高效益)稻田种养大乡(镇),创建2个以上稻田生态种养绿色稻米、鱼虾等市场畅销品牌,促进稻田生态种养稳步发展。

  中稻再生稻模式(简称再生模式)。推广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模式,扩大中稻再生稻生产规模,力争中稻再生稻面积增长20%、亩平产量比一季中稻增加20%、收入增加30%以上,每县至少创建1个以上绿色再生稻米畅销品牌。

  大力推广1+N育供秧新模式和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新技术。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区,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分区域建设了13个现代化育供秧服务中心,改大田出苗为工厂化密室出苗、改平面摆盘为立体叠盘、改催芽后播种为播种后催芽。推广水稻增苗减氮技术和25厘米行距插秧机。

  推广控药控肥技术。推广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施药器械更新换代、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坚持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为了大力发展绿色生产,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省财政今年安排了10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发展冬季绿肥生产,要求90%以上的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县实现绿色过冬。

  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以机插、机防、机烘为重点,积极推广高速自动播种流水线和叠盘机、履带式耕田机、筑埂机、钵苗移栽机、大型高效农药喷雾机、收割秸秆还田一体机、秸秆打捆机等新型高效机械,重点解决插秧、打药、收割等关键环节劳动力缺乏及稻谷干燥难、易霉变等瓶颈问题,提高粮油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