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粮油茶糖资讯

供给侧改革“绿色食品”该担什么角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广东省产管并举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编者按:自1990年问世以来,我国绿色食品走过了27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绿色、优质、安全的代名词。当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高绿色、优质、中高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的要义之一。其间,绿色食品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绿色食品生产监管理念又将有怎样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老百姓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已经诞生20多年的绿色食品认证机制应该担当何种角色,工作水平如何更上一层楼,成为必须回答的考题。

  所谓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长期以来,由太阳、叶片和蓓蕾组成的绿色食品标识,成为了安全、优质、生态的代名词。

  绿色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今年2月,全国推进质量兴农工作部署会议在广州市召开,东道主广东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推进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化、监管制度化和品牌价值变现,成为其中的亮点。

  生产有序:确保基地员工都能掌握生产规程

  广东省连州市处于南岭山区,这里四季分明,海拔高,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工业企业少,是绿色农产品的上好家园,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连州菜心。连州市连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连正菜心,正因为早早便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而成为众多连州菜心品牌中的佼佼者。

  每年9月到次年2月,是连州菜心最佳的生长季节。记者来到连正公司生产基地时,产销高潮已经接近尾声。产地环境是我们产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第一个重要条件。基地负责人陈洪辉告诉记者,这里三面环山,没有任何工矿污染源,称得起是山清水秀。在生产方式上,连正基地实行瓜(豆)-菜轮作,即每年早造种植青瓜、豆角,晚造种植菜心,从而合理保持土壤肥力、降低病虫源数目。

  在连正基地,记者看到了2016年连州菜心完整的施肥记录和农药使用记录。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基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种植管理办法,内容贯穿土壤改良、农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生产流程。

  病虫害防治尽量以物理、生物方法为主,化学方法为辅。谈起技术规范,连正基地管理员如数家珍般向记者道来,菜心主要病虫害是霜霉病、小菜蛾等,物理防治可以选择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生物防治可以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等。每个月,连正基地都对员工进行1~2次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完整、熟练掌握生物农药、有机肥料施用等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除了种植环节规范生产不敢打丝毫折扣,作为绿色食品,连正菜心收获后的处理要求也较普通农产品要高许多。陈洪辉介绍,装箱起运的菜心要达到五无标准:无残留有毒物质、无菜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

  2010年,连正菜心首次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此后认证资格连续两次获得续展。对于陈洪辉来说,贴在每个连正菜心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识,不仅仅是一张金灿灿的营销招牌,更是对消费者一份沉甸甸的安全承诺。而伴随品牌的成长,连正菜心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每斤零售价格从2011年的平均1~2元升到目前的5元以上。

  监管细化:认证受理网络延伸到地市

  连正菜心只是近年来广东绿色食品认证和监管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广东现有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企业357家,产品总数745个。为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真正落实到位,实现产、管并举,广东省农业部门在绿色食品年检和产品质量抽查方面持续发力,2016年累计年检企业172个,完成产品质量抽查检测246个。

  本着优中选优、有的放矢的原则,广东把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产品产业协会等作为认证重点单位,引导其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的生力军。同时,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广东绿色食品产地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广东省已建成脐橙、稻米、菠萝、砂糖橘、蜜柚、番薯等6个种类70多万亩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

  广东省农业厅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绿色食品标识使用审查的实施办法》和《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实施细节》,明确绿色食品标识使用审查工作职责,并创造性地实行地(市)级工作机构属地受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安排现场检查和资料审查汇总、综合报批的做法。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该办法将绿色食品认证受理网络延伸到地市层面,省市分工负责,形成了对于生产经营者更为直接、灵活和强大的服务、管理机制。

  价值变现:认证标识成为互联网营销最亮广告语

  无论是生产过程规范标准,还是监管过程建章立制,其目的都是为了擦亮绿色食品这一共享品牌,将优质安全的精品定位转化为消费群体的高度认可,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足够的品牌推广手段以及畅通的市场营销渠道,绿色食品的变现进程时有阻滞。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此前在省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虽能够知其然,却往往不能知其所以然。大部分消费者都听说过绿色食品,但能够准确识别绿色食品标识的消费者只有21.9%,一半以上的消费者说不清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本质区别。

  传统面对面交易模式中,绿色食品标识往往隐藏于商品包装一隅,加之许多销售场所没有开辟绿色食品专区,消费者有些茫然,便也不足为奇。不过,这一弊端,在全新的互联网营销中,有望得到克服。

  广东省茂名市素有中国水果第一大市的美称,荔枝、龙眼、香蕉、三华李等优质特色水果种植规模、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不少产品已经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此前,依赖中间商的传统模式,不仅让种植者难以掌握议价主动权而时常遭遇过山车之痛,绿色食品的品牌价值更因混杂于普通产品之中而难以彰显。

  2016年,茂名荔枝出现了往年少见的价格居高不下现象,其中桂味一级果品收购价一直保持在12~15元/斤,同比上涨2~3倍。如此喜人局面,活跃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的2570多家茂名水果直营网店功不可没。更让不少种植户兼电商喜上眉梢的是,对于更加看重品质与安全的网络消费者来说,绿色食品认证标识成了最管用的一句广告语。绿色荔枝不仅销量更大,价格也比普通荔枝高出不少。

  目前,茂名市拥有有效期内绿色产品188个,数量位居广东省首位。2016年以来,茂名正将荔枝电商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农产品上,让更多本地绿色食品走向全国。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