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粮油茶糖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粮油茶糖资讯

到2020年四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800亿斤以上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近日,四川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四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88.8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达800亿斤以上。

  到2020年四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800亿斤以上

  十三五时期,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四川农业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60%和63%,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5%。

  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88.8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达800亿斤以上,肉蛋奶、蔬菜和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快速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4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农业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有效,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建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在全省普遍建成市(州)级或县(市、区)级四好村的基础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补短板四川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是四川继续坚定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补齐四化同步和全面小康中的农业农村短板,是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根据《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发展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制定和维护市场规则、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上的主导作用,着力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特点,挖掘各地独特资源环境优势,把良好的生态优势、环境潜能转化为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坚持创新驱动,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环境;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农科教联动,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托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建设,构建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坚持城乡统筹,按照城乡互动、城乡联营的基本思路,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和助农增收核心目标,突出农业产业功能定位,突出产村相融和产业融合,突出要素资源统筹保障,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城乡形态,联动推进四化,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无障碍流动,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分类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施策,着力优化海拔立体布局、季节气候布局和区域规模布局,探索各类区域差异化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促进各类区域平衡发展。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