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应发挥农综开发优势 推进“藏粮于地”战略
1月15日,在重庆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委员建言‘农业现代化’”专题记者会上,重庆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委副主任、市农综办主任唐双福提出建议,重庆应发挥农综开发优势,推进“藏粮于地”战略,以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产能为目标,重点抓好10个国家级产粮大县、20个市级重点商品粮基地县的建设,逐步形成五大粮菜生产功能区和若干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
唐双福表示,重庆是集大城、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直辖市,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区,农业资源禀赋较差,基础设施较弱,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综合产能不够稳,支撑不够强。贫困人口较多,脱贫任务较重。要让土生土长、扎根农村的农民群众不离土、不离乡也能增收致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前提,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
因此,他建议,重庆应按照“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提升能力、融合发展、增加效益”的思路,发挥农综开发优势,大力推进“藏粮于地”战略。
抓好高标准耨天建设来夯基立柱。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全市粮、菜、经产能、推进“藏粮于地”战略的根本途径。重庆将以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产能为目标,重点抓好10个国家级产粮大县、20个市级重点商品粮基地县的建设,逐步形成五大粮菜生产功能区和若干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
广开投资渠道来提供支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重庆农业综合开发将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投入、标准统一、共同打造”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利用有关政策,大力推动金融、社会和外资投入,形成合力共建高标准农田。按照这样的方式,预计今后年投入可达20亿元以上(其中财政资金10亿元以上),每年可以稳定推动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
产技创新来增添动能。重庆农业综合开发将顺应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推行“项目跟着产业走、基础产业相配套”,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逐步达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亮”。在具体措施上,注重“良种、良技、良法、良具”的配套应用,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有效减控农药、化肥使用,推进项目区绿色发展。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来增强活力。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拟采取五大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以放活土地经营权释放“藏粮于地”活力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二是以“六化”要求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以特色产业发展来推动标准化产业基地和适度规模经营;四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独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五是以“先建后补”的投入方式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适度规模经营。